
一、材料验收与保护
核对规格与防伪:检查管材厚度、表面无裂纹或划痕,验证防伪标识。
搬运保护:轻拿轻放,避免外力损伤,户外存放需包裹深色防护层防紫外线老化。
二、施工环境与温度要求
温度控制:施工环境温度需≥5℃,低温环境下切割需用锋利刀具,避免脆裂。
环境清洁:保持施工区域干燥无明火,避免管材受潮或接触易燃物。
三、管道布局与间距规范
冷热水管间距:冷热水管平行敷设时,左热右冷,间距≥15cm(明装)或≥30cm(暗装)。
安全距离:与燃气管交叉时保持≥10cm间距,与电线分管槽敷设且间距≥15cm。
四、热熔连接操作要点
温度与时间:热熔温度控制在260~270℃,加热后5~7秒内接管,避免旋转。
清洁与对齐:熔接前清除管口灰尘,确保管材与管件垂直插入,翻边均匀(2~4mm)。
五、管道固定与支撑
管卡间距:金属管卡固定间距≤800mm,转弯处加密支撑。
膨胀补偿:明装或非直埋管道需设置支、吊架,预留膨胀空间。
六、测压与验收标准
打压测试:安装24小时内进行静水压测试(6~8kg压力,保压30分钟无渗漏)。
验收要求:检查管道横平竖直、无扭曲,阀门位置平整,套管高出地面20mm。
七、特殊场景处理
埋地管道:沟底铺设100mm砂垫层,回填土分层夯实至管顶300mm以上。
低温防护:寒冷地区管道需包裹保温材料,避免冻裂。
八、安全施工规范
禁止开横槽:承重墙或梁柱不得开水平槽,避免破坏结构。
减少接头:弯头直接连接减少渗漏风险,避免冗余接口。
关键操作流程示例
热熔连接:加热管材/管件→快速插入→冷却定型(禁用外力加速冷却)。
暗敷管道:预留墙槽深度=管径+20mm,宽度=管径+40~60mm,水泥砂浆填实。
通过规范操作与多环节质检,可确保PPR管系统安全耐用,规避渗漏与结构隐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