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外观质量检测
表面缺陷检查
通过目测或放大镜观察管材表面,检查是否存在气泡、裂纹、凹坑、杂质等缺陷,确保表面光洁度符合标准。
颜色一致性检测,确认管材无局部色差或氧化变色,反映原材料混合均匀性。
焊缝外观评估
检查热熔焊缝翻边是否均匀、无气孔或裂纹,卷边宽度一致且翻卷至管外圆周。
轴线一致性验证,避免承插接口存在未熔合间隙。
二、尺寸精度检测
外径与壁厚测量
使用游标卡尺、千分尺等工具测量外径和壁厚,确保尺寸误差在公差范围内。
圆度检测,评估横截面形状是否符合标准,防止局部应力集中。
长度与弯曲半径验证
检查管材总长度及弯曲半径(如DN≤50时需≥30倍管径),避免安装变形。
三、物理与力学性能检测
拉伸与抗冲击性能
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拉伸强度、断裂伸长率及弹性模量,评估材料韧性。
低温冲击试验(如-40℃环境),检测管材在极端温度下的抗脆裂能力。
熔融指数与热稳定性
熔体流动速率测试,分析材料加工性能及熔融均匀性。
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测定热变形温度,评估高温下性能稳定性。
四、耐化学与耐压性能检测
化学稳定性测试
将试样浸泡于酸碱盐溶液或有机溶剂中,观察耐腐蚀性变化,确保长期使用安全性。
压力与密封性试验
静水压试验:施加规定压力(如1.5倍公称压力),检测管材是否泄漏或破裂。
长期静液压强度测试,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承压能力,验证使用寿命。
五、焊缝质量专项检测
非破坏性检测
超声波技术检测焊缝内部缺陷(如夹杂物、未熔合等),确保结构完整性。
破坏性检测
拉伸蠕变试验:评估焊缝在长期负载下的稳定性。
弯曲试验:验证焊缝柔韧性和强度。
六、创新检测技术应用
图像识别技术
基于目标图像的自动化检测系统(专利CN 119273679 B),通过AI算法识别表面缺陷并生成质量报告。
总结
PE管材质量检测需综合外观、尺寸、力学、化学及耐压性能等多维度评估,结合传统检测(如目测、压力试验)与创新技术(如超声波、AI图像分析),确保管材符合应用标准。